(原标题:微众银行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关资料图)
在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无疑是实力最强的一个。2022年,微众银行实现营收353.64亿元,同比增长31.03%;实现净利润89.37亿元,同比增长29.82%。而与微众银行同属民营银行第一梯队的网商银行2022年实现营收仅156.8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35.38亿元,同比增长69%,差距十分明显。在众多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无论是体量还是增长速度几乎都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微众银行高速增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隐患,如同“阿喀琉斯之踵”。
过渡期即将结束,联合贷款前途未卜
微众银行主要业务“微粒贷”的模式是联合贷款。在这一模式下,微众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放贷,微众银行只发放少量贷款资金,合作银行负责发放大部分贷款资金。微众银行则基于大数据、 AI技术为合作机构提供客户筛选与风控业务。
通过联合贷款的模式,微众银行可以以很小的本金撬动大规模的贷款业务。而且由于微众银行负责了征信、风控、获客等前期工作,在服务费定价上占据着主导权。据公开信息披露,微众银行的净息差曾一度在2017年末到达7.02%,远超其它同业银行。
而负责提供主要资金的合作银行不仅获得收益更少,同时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不过对于合作银行而言,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客户将贷款发放出去,微众银行背靠的腾讯所能提供的客户源正是银行所需要的。因此,一般银行会接受这种不平衡的收益与风险,否则钱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正是靠着联合贷款模式和腾讯社交平台作为支撑,微众银行才能迅速实现发展。但也有分析认为,联合贷款模式掣肘了微众银行的上市;因为上市意味着要披露更多的信息,就会涉及到合作银行,合作的规模、分成方式等敏感信息,这或许令微众银行感到顾虑。
不过,无论当前联合贷款的模式利弊如何,都将成为过去时。早在2020年和2021年,银保监会就接连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加强监管。
其中就为互联网贷款划了三条红线:商业银行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这意味着微众银行难以像过去那样撬动杠杆了。
幸运的是,由于疫情以来经济下行,2022年7月银保监会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微众银行还可以再吃一段时间红利。但是随着过渡期即将结束,微众银行是否能像过去一样飞速发展就要打个问号。政策的影响或许会在2023年的年报中有所体现。
内控能力下滑,投诉不断
2019年微众银行就因为四项违规被罚没229万元,这是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受罚。2022年,微众银行又因为租金贷贷后管理不到位,被深圳银保监罚款40万元。2023年3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万元。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微众银行的内控能力有所下滑。
在消费端,微众银行更是投诉不断。黑猫投诉显示,截至6月20日,微众银行累计投诉已达9927条。具体来看,客户反映的问题多集中于泄露隐私、私自扣款、暴力催收、擅查征信等。
早在2020年就有媒体报道,微众银行跟催收公司进行过合作,逾期半年以上的欠款催收成功或可提成50%左右,对还款困难的消费者造成极大困扰。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只是点开了微粒贷的页面,结果微众银行查看了征信,并发送短信推销贷款。尽管随着国家加强监管,大量催收公司如永雄集团被关停,但是暴力催收和泄露隐私的现象仍然存在。
也有分析者指出,微众银行之所以存在大量暴力催收现象是因为近年以来各大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截留了大量优质消费贷客户群体,像微众银行这一类民营银行只能接盘信用度较低的客户,因而坏账率逐渐走高。其不良率由2021年的1.20%上升至2022年的1.47%也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尽管微众银行的业绩足以“傲视群雄”,但是潜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