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科大讯飞的AI泡沫破了吗?)
在经历2个月的疯涨后,科大讯飞的股价终于撑不住了。4月10日,科大讯飞股价低开低走,最终以跌停收盘。同日,《经济日报》发文称,资本在热捧ChatGPT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泡沫。有投资者担忧,官媒的罕见发话,是否意味着国内AI行业龙头科大讯飞的故事已经提前进入了大结局?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光靠炒作而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股价最终都免不了“塌房”。作为过去10年(2012年——2021年)来唯一连续10年营收年增长率均超25%的上市公司,科大讯飞一直被誉为蓝筹股的典范。然而,这个业绩神话却在2022年破灭。据科大讯飞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盈利情况出现腰斩,其中归母净利润预下降60%~70%,扣非净利润预计下降45%~60%。营业收入虽然没有下滑,但也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预计183.14亿-201.45亿元,增长0-10%。
早在2021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曾给公司立下2025年内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但目前,离履约之年已不到3年,要在短时间内填补近800亿的营收缺口,对于现在的科大讯飞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或许是"智能语音技术领跑者"的故事没新意了,恰逢ChatGPT出现掀起人工智能热潮,科大讯飞毅然提出了布局ChatGPT的新故事。2月16日,科大讯飞高调宣称将发布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的产品级应用,科大讯飞AI学习机、讯飞听见等将成为该项技术率先落地的产品,将于5月6日进行产品级发布。但这些产品对讯飞业绩的提升能产生多达作用却得打上问号,因为截至2022年6月,讯飞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只产生了22.05亿的营收,在总营收的占比还不到30%。
虽然业绩目标完成的难度大,但这一点也没妨碍科大讯飞的大股东们“割韭菜”。3月22日,科大讯飞同时发布了大股东减持计划和实控人权益变动的公告。
科大讯飞第四大股东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4月21日-10月12日以集合竞价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323.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与此同时,实控人刘庆峰因拥有的其他表决权的变动以及公司总股本增加被动稀释导致持股减少2431.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5%,科大讯飞方面补充说明道,“刘庆峰本人没有减持任何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科大讯飞在新一轮的股票回购中,已经耗资7.59亿,累计回购1855.59万股。但截至3月31日,这轮回购的股票仅占公司总股本的0.8%,远低于大股东即将减持的股票数量。
股东套现的同时,科大讯飞蹭的ChatGPT热度本身,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负面消息。国际上,继意大利宣布3月底起禁用ChatGPT后,德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已开始准备效仿意大利的做法,加强对ChatGPT的监管;马斯克呼吁对超越GPT-4的AI研究暂停至少6个月。在国内,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指出,已有部分企业员工使用ChatGPT等工具开展工作,但是此类智能化工具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
正如《经济日报》文章里说的那样,“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蹭热点”“炒概念”及股价操纵行为的监控处置和打击力度,为人工智能长远发展营造信披规范、运行有序的市场;上市公司要保持战略定力,打好技术地基;而投资者要把握好投资尺度,切勿跟风炒作。”(内容来源|商业华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