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多个景区结合自身特色推出文创雪糕,不少游客游玩时不忘给这些雪糕拍照打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多家博物馆和景区推出了文创雪糕。
随着国内旅游产业规模扩大,文创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大幅增加。文创雪糕是较成功的文创产品之一。一些文创雪糕能做到“因景而异”,契合景区、文博特色,有的还加入了创意,如三星堆系列雪糕,其造型、颜色等与“出圈”文物高度相似,让人爱不释手。但据报道,有的景区在看到文创雪糕的经济效益后,只是简单照搬、盲目跟风、缺乏创意,效果一般。
其实,景区纪念品、“周边”商品千篇一律早就存在,比如,大江南北很多景区卖同样的“地方特产”——绣了几朵花的手帕,被标榜成“湘绣”“苏绣”“蜀绣”;本是少林寺景区研发的文创产品,成了所有景区的纪念品……
文创产品雷同,很大程度上因为一些景区挖掘自身IP能力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营运模式创新。这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景区的管理惰性,以及对知识产权缺乏应有的敬畏。
文创雪糕当然可以“出圈”,但不能“一出即化”。如何实现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创产品是一个景区、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这意味着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在传承着本土文化,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考量其价值,不仅要看造型是否新颖,更应注重其是否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是否与景区的人文景观相协调,是否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味“复制粘贴”,最终难免沦为“地摊货”。
进而言之,景区建设和发展,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积淀和文脉延续的动态过程,也是多元文化互动交融、文化内涵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景区在研发文创产品时,应该定位于人文精神的发现者和实践者,深入挖掘、还原景区特定的文化价值。如此,文创产品才会有独特气质,与景区、景点相得益彰。文创雪糕如此,其他文创产品亦如此。(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