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抢着“捡漏”,有人心里“犯嘀咕”——
销售难题变另类商机,临期食品能否放心买?
曾经,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商家往往感到头疼,消费者更是“瞧不上”。如今,随着“舌尖上的浪费”降温,加之价格优势,临期食品反倒成了“香饽饽”。这说明反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转化为行动,一买一卖之间,折射的是趋于理性的消费态度。
6月11日下午,在重庆蟠龙商圈一家超市的冷柜前,几名年轻人将该处标有“买一赠二”字样的酸奶一扫而空。他们对一旁的导购员说:“花一份钱,买两份甚至三份食品,有这样的‘捡漏’机会,肯定要把握住。”
类似的情况,如今在重庆各大超市、商场属于常态,不少超市还专门设置了“临期食品选购区”。重庆杨家坪一家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临期食品只有两个归宿,要么吃掉,要么扔掉,“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一大难题,但现在这些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反倒成了商机。”
业界人士称,目前,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然而,面对已经从“小众狂欢”走入大众视野的临期食品,一些消费者抢着“捡漏”,也有不少人因食品安全问题心里“犯嘀咕”。
以前“瞧不上”,如今“抢着买”
临期食品,一般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与常规食品相较,距离保质期越近,其价格越便宜。曾经,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商家往往感到头疼,消费者对其更是“瞧不上”,抱以敬而远之的态度。如今,随着“舌尖上的浪费”降温,加之价格优势,临期食品反倒成了“香饽饽”。
90后的黎凡现是重庆杨家坪商圈一家糕点店的店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店里处理临期的面包、蛋糕、牛奶时,通常是让自己的店员带回家吃或者直接扔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店针对临期食品,采用“买一赠一”“买二赠一”和打折销售的方式处理。
黎凡说,这种促销手段,让店里生意一下就火爆起来,经常晚上9点多还有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销售额比以往高出了一大截。
交谈中,一位刚买完临期食品的消费者插话道:“我都是晚上来买第二天的早餐,正常情况下,一个面包加盒牛奶,需要花10多元钱,但买到了临期食品,能省三四元钱。”
“别小看每天省下的这几元钱,1个月累积下来就有上百元了。”这位消费者坦言,自从他发现了这个省钱的“秘诀”后,以前“瞧不上”的临期食品,他都“抢着买”。“既给自己省了钱,又避免了食物浪费,这是双赢。”
记者注意到,不只是线下实体店的临期食品销售火爆,线上销售同样火热。在电商平台搜索“临期食品”,能找到不少“专卖店”,很多店铺被消费者评为“宝藏店铺”。
“倒计时”食品开启百亿级“赛道”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如果按5%库存沉淀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达“百亿级”。企查查数据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5家专门从事临期食品的相关企业。
重庆一位临期食品网店的负责人称,线下的临期食品比线上销售还要赚钱。他说,他的店铺线上的日均销售额约为1000元,毛利只有30%。“我一个朋友,近期在二线城市刚开了一家社区店,纯做临期食品,如牛奶、零食、饮料等,日均营业额超4000元,毛利50%以上,每天搬货按吨计算。”
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发掘。从最初通过小规模的店铺进行临期食品的折扣销售,到线下直营店的出现,再到临期食品被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被“倒计时”定价的临期食品,早已开启百亿级“赛道”,赢得了资本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十几家主打“尾货处理”的临期食品特卖连锁店,这类折扣超市投资方有阿里巴巴等。
“资本的动作表明,至少数百亿的‘赛道’已经开启。”在业界专家看来,虽然临期食品已经站在了“风口”上,但这门生意也存在不小的风险。一旦出现“货”的质量把控不力,就会让市场重新审视这一行业。
临期食品可以打折,但监管不能“打折”
随着临期食品的“走红”,有关临期食品的讨论也此起彼伏。支持者认为,其性价比高,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能避免浪费;反对者则称,临期食品身处“灰色地带”,存在健康风险。
对此,重庆蟠龙商圈一超市的负责人刘磊分析,人们之所以对临期食品有偏见,主要是没弄清“临期”和“过期”的区别,加上有“要面子”的心理。刘磊坦言,很长一段时间,食品行业对“临期”二字都讳莫如深,不管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门店,都愿意用折扣、促销、清仓来替换掉“临期”二字,这就导致在大众的消费意识里,临期已经和过期画上了等号。
在刘磊看来,如今,临期食品受到青睐,说明反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转化为行动,一买一卖之间,折射的是趋于理性的消费态度。
走访中,重庆多家便利店、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临期食品本身与“灰色地带”没有任何联系,只是部分商家不透明的销售模式,让消费者觉得受了欺骗,这才将二者联系起来。
零售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李伟杰告诉记者,普通商品在临近保质期的3/4这个临界点时会进行打折出售,还有一部分临期食品可以退回厂家,厂家有处理临期食品的专门途径。没有办法退回厂家、且打折未销售完的商品,则进行销毁处理。
“因此,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只要是在靠谱的超市或其他渠道买的,不用担心它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临期食品市场的规范化,很大程度依靠商家自觉,并且线上线下对临期食品的品控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大背景下,监管不能“打折”,商家、食品厂商、经销商也应该卖得坦荡,不必遮遮掩掩。(黄仕强)
Ginkgo宣布与沙特投资部合作,共同创建可持续的全球生物安全基础设施 “Ginkgo正在创建可持续的全球生物安全基础设施,以帮助预防、检测和应对各种生物威胁。”
全球焦点!七匹狼2022年Q3营收下降3%:消费者对服饰需求转变,公司积极布局直播电... “消费者更加追求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助推了体育、户外产品的发展。”
双汇发展:公司会密切关注行情,做好行情研判,谨慎做好经营决策 双汇发展(000895)10月2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世界快消息!一日两场会!贵州茅台回应近期股价波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未来持续... 近期连续下跌,股价已跌破1400元关口的“白酒一哥”贵州茅台,在10月28日召开的2022年第三十六次党委(扩大)会议上,针对资本市场端的变...
全球热点!创新合作共破困局 证券时报药物创新联盟沙龙在上海举行 10月28日,以“创新合作·共破困局”为主题的第三期证券时报药物创新联盟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证券时报社副社长高宁出席活动并致辞,恒...
全球快看点丨三湘印象:目前公司未参与相关项目 三湘印象(000863)10月2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环球新消息丨南京聚隆:2022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0.34%业绩大幅提升 未来可期 10月28日晚,南京聚隆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 37亿元,同比增长10 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39 89万元,
信息:东方盛虹前三季度营收稳步增长 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优势继续凸显 东方盛虹(000301)10月28日晚间披露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 07亿元,同比增长16 17%;净利润15 77亿元,同比下降59 55%。在
今日热文:红日药业:10月27日公司高管姚小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88.1万股 证券之星讯,根据10月28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红日药业(300026)最新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2年10
东杰智能:10月27日公司高管梁燕生、梁春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125.83万股 证券之星讯,根据10月28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东杰智能(300486)最新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2年10
ARROW Home Group from Sanshui listed on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OnOctober26,ARROWHomeGroupwaslis...
【环球新视野】广东部署台风“尼格”防御工作 明天8时前海上作业渔船全回撤 10月28日8时,今年第22号台风“尼...
三水纬达光电成功过会 佛山企业首次登陆北交所 10月28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
全球百事通!禅城“岭南文创IP100计划”发布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